文章快速检索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3, Vol. 46 Issue (1): 63-67  DOI:10.3969/j.issn.1000-9760.2023.01.014
0

引用本文 [复制中英文]

魏薇, 魏斌. 后疫情时代医学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J].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3, 46(1): 63-67. DOI: 10.3969/j.issn.1000-9760.2023.01.014.
[复制中文]
WEI Wei, WEI Bin. The path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for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ost-epidemic era[J]. Journal Of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3, 46(1): 63-67. DOI: 10.3969/j.issn.1000-9760.2023.01.014.
[复制英文]

基金项目

山东省社科规划思政专项研究课题(20CSZJ14);济宁医学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培育项目(JYP2019SK04)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22-08-20
后疫情时代医学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提升路径
魏薇 , 魏斌     
济宁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济宁 272067;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日照 276826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作为一次重大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安全健康的同时,也为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重要的契机与生动鲜活的素材。进入后疫情时代,医学院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开展契机、重要阵地、关键群体层面凸显了多重必要性,但同时也面临着意识形态对立、市场经济冲击、网络传播风险、职业认同危机的困境,需要借助立足中国精神的情感昭示,融合具体性与抽象性的学理统领,基于职业的爱国行为践履,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医学院校    新冠疫情    实效性    
The path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for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ost-epidemic era
WEI Wei , WEI Bin     
School of Marxism,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ning 272067, China; Rizhao Polytechnic, Rizhao 276826, China
Abstract: As a major public crisis seriously threatening people's life safety and health, COVID-19 has brought important opportunities and vivid materials for patriotism education.In the post-epidemic era, the patriotic education of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highlights multiple necessities at the levels of implementation opportunity, critical position and key group, but also faces the dilemma of ideological opposition, market economy impact, network communication risk, and professional identity crisis.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patriotism education, we need to rely on the emotional declaration based on the Chinese spirit, integrating concrete and abstract academic leadership, and the practice of patriotic behavior based on occupation.
Keywords: Patriotism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dical college    COVID-19    Effectiveness    

2020年起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在持续抗击疫情的全民战斗中,广大医务工作者不负党和人民重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奋力苦战,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1]。广大医务工作者感人精神与实践的背后,凝结着中华民族历经挫折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建立在家国情怀基础上的爱国主义。作为培养“医之大者”的医学院校,应立足医务工作者在伟大抗疫斗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与构建的全新形象,深入挖掘其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切实提升后疫情时代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专业自豪感。

1 后疫情时代医学院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1.1 抓紧齐心战“疫”重要契机的必然要求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断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201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新时代的要求,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要求,是促进青年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进入后疫情时代,爱国主义的作用更为突出。新冠疫情暴发至今,“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现令人欣慰、令人感动”[2],他们的责任担当在新时代绽放出绚丽的青春之花。在如此齐心抗疫的背景下,加强包括医学生在内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弘扬中国精神、彰显民族力量,进而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疫情之下,医学院校爱国主义教育中充斥着复杂多样的非理性的错误言行,比如对医务工作者的误解,对医务工作艰巨性的无视与污名化,都对其爱国主义教育实效造成冲击,对医学事业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齐心战“疫”的背景下,医学院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尤为必要。

1.2 抓住医学院校主要阵地的必然要求

在抗击新冠疫情战斗中,医务工作者作为中坚力量始终坚持在抗疫一线,他们充分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风格,凸显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和党的优良精神传统的时代新风尚,诠释了新时代中特色社会主义精神优势,彰显了伟大的抗疫精神。

医学院校是为社会输送医务人才的重要阵地。培育医学生成长为能够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医学专才,肩负起实现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力量,是医学院校责无旁贷的主要任务。医学院校必须依托其专业教育的特殊性,将医务工作者弘扬抗疫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中。

1.3 抓好青年关键群体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3]青年作为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生力军和民族复兴的希望,其价值观正确与否至关重要,甚至会直接影响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发展走向。新时代青年应当“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4]。培育包括医学生在内的青年群体增强中国人“三气”的重要阵地之一,就是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新时代的新青年,肩上承载着民族复兴伟业的重大责任。将爱国主义教育聚焦青年群体,才能益于青年发展、利于国家进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因此,只有牢牢抓住包括医学生在内的青年这个关键群体不放松,才能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激发动力,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

2 当前医学院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困境 2.1 意识形态对立之困

当前,医学院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意识形态对立的严重挑战。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基于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统一基础上的。医学院校学生必须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统一于对社会主义的热爱,更好地用爱国主义的力量引领自己的专业所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然而,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国际社会却始终存在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争,这种对立必然会冲击医学院校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所谓的“普世价值”等虚伪地遮蔽了爱国主义教育中社会主义底色,抹杀了源于爱社会主义才可以激发的爱国主义精神力量。此外,当前对立意识形态中的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阻力,与社会主义中国倡导的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原则相违背,极易使医学院校学生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关于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形成认知偏差。

2.2 市场经济冲击之困

当前,医学院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市场经济冲击的严重挑战。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面临的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矛盾容易引起人们的思想波动。

医学院校学生不可避免地要应对市场经济发展的背后给当下的社会带来了消费主义与利己主义的入侵,甚至会陷入其可能的危险中。物质财富的富足和丰富与精神追求的弱化和淡漠成为现代社会的常态,个体对物质会产生依赖、渴望甚至过度追逐,如此现状必然会对医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如对医务工作的服务奉献、理想信念等精神追求弱化等,在其心理与行为方面构成挑战。爱国主义教育如若缺失,则会造成医学生丧失爱国主义情怀,无法担负其应有的职业责任。

2.3 网络传播风险之困

当前,医学院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网络传播风险的严重挑战。网络已成为亿万中国人的日常工具甚至精神家园,它在一定程度上支配和控制着人类社会,并对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挑战。在医学院校爱国主义教育中,也必然要面对如下问题。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催生了泛娱乐主义,让作为使用者的医学生丧失思考能力,降低对爱国主义的思考深度。二是网络因其开放性打破了信息垄断,消解了知识权威,同时也给恶意与反动言论的传播给医学生提供了可能性。再者,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者的能力与素养不足,只重形式而内容与质量有待优化,让医学生难以接收到高质量的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资源。

医学生的爱国情感与爱国行为有可能受到网络舆情的影响,对待事物的看法易出现感性大于理性的可能性。医学生群体由于择业观的高度一致性,易成为一个高度同质化的群体,更容易出现群体性行为。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舆情成为一把“双刃剑”,网络上西方敌对势力的舆论、多元思潮的影响、对医疗事业的曲解误解与对待医务工作者的诋毁谩骂等都在干扰甚至误导医学生。

2.4 职业认同危机之困

当前,医学院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职业认同方面的严重挑战。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医务工作者始终在一线奋战,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承担了巨大的压力。当前,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方案(第十版)》的颁布,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我国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面临着将常态化防控与流行期间应急处置相结合的新形势。医疗卫生部门将面临着力做好诊疗关口前移和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的新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医务工作者可能会出现工作压力大、精神状态差的问题,从而致使其产生对职业认同感降低的可能性。首先,从客观角度来说,过度的压力环境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从而增加医务工作者离职的机会。其次,从主观角度来说,由于工龄短、学历高且在基层的医务工作者容易对工作产生消极情绪,及至职业倦怠并萌生离职倾向。再者,从家庭角度来说,疫情之下的医务工作者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不但会因长时间无法陪伴家人而产生愧疚感,而且要随时承担着自身感染并传染给家人的风险而导致心理压力过大,以至于产生职业倦怠及抑郁倾向。

与其他高等教育对象不同,由于其特殊性,医学生从选择自身专业时,就早已明确自己今后从事的行业与医学相关,所以新冠疫情之下的医务工作者所可能面对的困境,必然会成为影响医学生职业认同的负面因素,从而产生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有效性的挑战。

3 后疫情时代医学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的提升路径 3.1 学理统领——融合医学特殊具体性与爱国主义普遍抽象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5]。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要求。医学是人学。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将医事与国事合一的传统。“上医国家”明确了医者于国家发展中的定位。医学事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发展与人民健康。医学院校更是肩负重任,不仅要培养好医务工作者,更要为国家培育合格可靠的建设者。医学生需要具有高水平的科学文化素养、厚实的专业理论储备与应对医务工作一线的实践能力。医学生需要拥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为医学事业奋斗终生的价值观。新冠疫情背景下,医学院校更要把思政课立德树人的作用发挥好,要把对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真正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提升医学院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既要讲好面向医学生的思政课,又要讲好把思政元素融入其中的医学专业课。一方面要真正上好医学生的思政课,真正采用医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增强爱国主义理论的亲和力,在爱国主义教学的点点滴滴中影响并感召学生,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在思政课堂上融入价值诉求,特别是《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深挖爱国主义的教育意义[6]。在医学院校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努力做好医学生的国家、民族、文化认同教育,努力打好医学生对抗错误思潮的爱国主义思想根基。医学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必须全面认识医学领域并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切入口,如注重挖掘疫情之下医疗系统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用他们的生动故事作为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素材。另一方面要真正上好富含思政元素的医学专业课。在医学生的专业课教学中,要不断提升医学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主动意识、育人水平,实现医学专业课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实现隐形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达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提升。医学专业课教师应当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修养,运用课程思政的手段,在自身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做到爱国主义价值观引领,以此达到更佳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效。

3.2 情感昭示——凸显疫情之下最可爱的医务工作者的中国精神

爱国主义是个人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是个人依存于祖国的体现,是个人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这种融入国人血液与灵魂的情感,是每个中华儿女发自内心最朴素与自然的情怀[7]。爱国主义是所有中华儿女共通的情感认同心理。这种情感认同作为一种最真实且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心理认知,是中华儿女深刻领悟铸爱国主义必要性的前提,是激发中华儿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力,是强化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个体责任担当的载体[8]。爱国主义教育正是实现爱国情感认同的主要手段,作为培养新时代医务工作者主阵地的医学院校,对于医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更是应当在情感之维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共鸣,帮助医学生增强对“医德双修”的价值认同理解,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的医学专业人才。

医学院校爱国主义教育要适应新时代医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润物无声”且“掷地有声”的教学氛围,又能体悟医务工作者“杏林春雨”与“上医国家”的职业价值认同。对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当真正呼唤医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之维与情感之维的思考,真正引发医学生对国土、国家、文化和人民的热爱,真正促动医学生对自身职业与家国情怀之间关系的调整。在医学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应当鼓励医学生以自身视角展开实践教学活动,如以疫情之下的医务工作者责任担当的爱国主义主题演讲,深入医疗系统一线的爱国主义主题活动日,记录当代医务工作人员工作与生活的爱国主义主题短视频作品拍摄等。医学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做到,一方面帮助医学生深刻认识爱国主义与中国精神的内涵,坚持爱国爱党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另一方面帮助医学生真正领悟医者职业定位的特殊重要性,明确自身国家情怀和责任担当。

3.3 躬身必自——倡导身体力行以职业为基础的爱国具体行为

爱国不只是内在精神,更应是外部行为。个体无论思想或是感情,最终必须落实在行动上。真正的爱国者,必然会用实践爱国。从根本上说,爱国主义不仅要内化于心,而且要外化于行[9]。医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与重要性,更要理性认识爱国主义的落实,真正做到爱国之行。在新冠疫情如此特殊的背景下,医务工作者承担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医学生应该认识到:一方面依托自身专业,结合自身情况能力,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在特定情况下,能够挺身而出。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同时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10]。新时代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更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壁垒,运用“大思政课”的手段,把爱国主义教育这堂思政大课放在医学生的社会实践中来讲[11]。也正由于医学的特殊性,医学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更适合将理论与实际,真正是医学生做到身体力行地践行爱国主义。医学院校必须要结合学校的各种资源与新时代医学生的突出特点,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中所包含的实践价值,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提升到和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尤其要突出爱国主义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12]。如在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设置爱国主义实践教学基地,真正给医学生践行爱国主义理论提供机会,将爱国之情升华成一种行为规范,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与爱国主义理论做结合,在具体的实践中,理解爱国主义的理论知识,感知爱国主义的情感力量,领悟爱国主义的实践价值。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申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17-10-19(01).
[2]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22-10-17(01).
[3]
习近平.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20-09-09(01).
[4]
中央宣传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外文局.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0: 309-330.
[5]
本书编写组.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学习读本[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0: 1-10.
[6]
刘建军. 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理论阐释[J]. 思想理论教育, 2019(9): 12-16. DOI:10.16075/j.cnki.cn31-1220/g4.2019.09.002
[7]
郑小东, 文媛媛. 高校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20): 90-91.
[8]
黄建湖. 试析"滴灌式"教育方式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8): 22-24.
[9]
曲建武, 张晓静.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维度[J]. 思想教育研究, 2021(10): 123-128.
[10]
韩振峰, 王蓉.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形成、内容及实践路径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 2020(2): 50-58.
[11]
崔健. 我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发展逻辑[J]. 思想教育研究, 2020(6): 102-106.
[12]
杨峻岭. 中国共产党百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回顾及启示[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1(7): 48-57,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