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检索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1, Vol. 44 Issue (5): 367-372  DOI:10.3969/j.issn.1000-9760.2021.05.015
0

引用本文 [复制中英文]

沈庆群, 贾先果, 闫鹏. 医学院校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探析[J].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1, 44(5): 367-372. DOI: 10.3969/j.issn.1000-9760.2021.05.015.
[复制中文]
SHEN Qingqun, JIA Xianguo, YAN Peng. Analysis of th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 lead b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medical colleges[J]. Journal Of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21, 44(5): 367-372. DOI: 10.3969/j.issn.1000-9760.2021.05.015.
[复制英文]

基金项目

2020年安徽省质量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20szjyxm092);2020安徽省质量工程线上线下混合式和社会实践课程项目(2020xsxxkc284);2020年安徽省质量工程线上教学优秀课堂(2020xskt305)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21-05-08
医学院校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探析
沈庆群 , 贾先果 , 闫鹏     
蚌埠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蚌埠 233000
摘要:为顺应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重塑高校线上线下教学育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文立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四门主干课+形势政策课”,首创高校“课程思政引领器”——思政育人元素库,形成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一核心、二平台、三融合、四引领”协同育人新模式。此模式为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实现从传统课堂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渡,增强医学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思政育人元素    引领    课程思政    育人模式    
Analysis of th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 lead b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medical colleges
SHEN Qingqun , JIA Xianguo , YAN Peng     
School of Marxism, Bengbu Medical College, Bengbu 233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conform to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shape the education goal of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mplement the basic task of cultivating people by virtue.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cor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four main courses+Situation and Policy course".It is the first time to creat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eader"——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 base, and forms a new mode of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ne core, two platforms, three integrations and four guidances".This mode has laid a foundation for innovating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alizing the transition from traditional classroom to online and offline mixed teaching, and enhancing the effect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Lead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ducation mode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高校思政课和其它课程形成协同效应,需要课程思政的形成。课程思政是指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激活或融入课程教学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强化显性思政,优化隐性思政,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2]。因此,课程思政的实质是将思政课育人元素提取出来,将这些育人元素融入其他课程之中,引领其他课程的教学全过程,形成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正常教学造成影响,教育部为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做出了在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所有课程实行线上教学的决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不仅有传统的课堂教学,还有基于各种互联网平台的线上教学。线上教学因其特有的优势已逐渐成为高校课程教学的必要补充,但线上教学由于网络信息碎片化、内容价值多元化等原因,更加需要思想政治理论的价值引领,以保证课程教学过程中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目标。挖掘思政课程育人元素融入课程思政,引领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教学,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新模式成为刻不容缓的工作。

1 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的必然性 1.1 开展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马克思主义从人的本质和教育目的角度指出,不能仅从“认识”论出发将学校教育工具化、知识化,应该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做出“存在”论的解读,要遵循生命成长和发展规律,避免使教育变成纯粹是一项传授知识的理论任务和认识任务[3]。从社会总体需求和教育本质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所有课程的内在应有之意,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渠道和核心课程。我国高等教育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其重心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4]。完成这一目标,就要沿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明的高校育人工作方向,整合各学科资源,建立以育人为核心准则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让高校所有学科与课程共同担起育人职责,提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合力。中发[2016]31号文件也提出“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建设管理,充分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原则,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5]。由此可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他各课程学习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是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开展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应然要求,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基础。

1.2 重塑高校线上线下教学育人目标,增强医学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线上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源于它突破时空和地域局限的便利性,完全显示出其独有的教学优势性,尤其在疫情期间成为最有效的学习支撑。但由于网络、硬件等客观条件限制,线上教学教师“现场感”的讲授时间有限,且相关课程思政网络资源的缺乏、网络信息的碎片化及内容价值的多元化,非思政课教师无法保障线上教学课程思政效应的发挥。与此同时,医学院校还一直存在严重的思政课育人“孤岛化”现象。非思政课教师一贯认为,专业知识传授才具有实际价值,在专业课上讲育人育德,加入“思政”元素既耗费教师的精力又浪费课堂时间[6]。目前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教学处于缺保障、无目标的状态。互联网信息时代中,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并驾齐驱,两者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呈现平分秋色趋势。因此, 在高校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中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更加需要用思政课程育人元素来引领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实现高校课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增强医学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2 创建高校“课程思政引领器”——思政育人元素库

思政课程涵盖多学科内容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支撑下,具有先天的引领性与容涵性,能够更好地引领其他各类课程坚持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也明确了思政课教师是师德师风里的先行者、示范者,要以其雄厚的政治理论素养、育人使命的角色担当,引领其他课程教师提升角色意识和角色能力[7]。基于此,本文立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四门主干课+形势政策课”课程体系,梳理、挖掘思政课程蕴含的丰富思政育人元素和经典案例。同时结合疫情防控中鲜活素材,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故事、道德规范等内容分解为各类思政基因元素,从中精选出理想信念、家国情怀、道德修养、责任担当、职业操守、社交礼仪、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等众多思政育人元素。并从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安排、教育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整合等多个层面进行统筹设计和安排,找到思政课程与各专业课、综合素养课之间的契合点和共同生长点,做好协同对接,形成系统有效的思政育人元素资源库(部分内容举例,如表 1)。

表 1 思政育人元素融入各门学科资源库

表中内容可见,从五大思政课抽取的思政育人元素及相关教学案例,并准确匹配到我校某门专业课的某章节内容,精准列出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融合的详细内容,形成了思政课与专业课的知识点链接体系。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政元素,运用于《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内容,教师在讲述编制贝诺酯、布洛芬等药物合成内容时,可结合教学案例“来之不易的思想路线”,形象立体化启发学生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再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爱国主义、家国情怀”思政元素,结合“疫情中的‘逆行者’”“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等案例,运用讲解我国病理学的发展从无到有,从贫瘠到丰硕,得益于众多保家爱国的奋斗者们,引导让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在爱国精神激励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实际运用中,教师熟练掌握内容后,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的对接可灵活多变,一类思政元素可匹配多个专业知识点。此思政育人元素库系统而精准的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衔接起来,解决了非思政课教师由于缺乏思政专业背景或梳理思政元素意愿低等原因,而出现的课程思政实施中梳理思政元素困难、素材短缺或思政育人元素对接专业知识不准确的困境。运用思政育人元素库引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是保障线上线下课程思政效应发挥,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的有效手段。同时可打造出适合医学院校的课程思政标杆课程,从而进一步推动医学院校的课程思政改革建设。

3 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一核心、二平台、三融合、四引领”协同育人模式

学科之间的融通,无论在自然空间上,还是社会的领域中,或是在研究的过程中,都在全方位的展开:在基本粒子世界,物理学家与哲学家找到了共同语言;在天体运行和音符的旋律之间,天文学家和艺术家对规律与和谐性达到了共同的体认;各种学科之间观念的互启、方法的互用、学科的互构、精神的互融,正逐渐成为日益普遍的学科建设活动[8]。思政课程如何引领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发挥全课程育人功能。本文立足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教学目标,结合医学院校学生、专业和课程的教育教学特点,探索思政教育元素引领各类课程教育教学的有效路径,形成“一核心、二平台、三融合、四引领”思政育人元素引领课程思政教学育人新模式(如图)。即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一个核心”,立足静态学习平台和动态在线直播平台两大类线上教学平台,形成微学习、微互动、微体验的“三微融合”信息化学习模式,突出“四个引领”的协同育人体系,即学科协同中的价值引领,队伍协同中的角色引领,教学协同中的示范引领,校内外协同中的品牌引领,打造课程育人特色品牌,创新更加有效的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图 1 一核心、二平台、三融合、四引领”思政育人模式框架图
3.1 “一核心”——课程思政育人顶层设计

课程思政建设不是一个孤立的命题单独破解,而是作为一项系统性长效工程来打造,各个学校应做好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9]。要保障课程思政的线上教学育人效果,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制定《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育人目标总体规划》。成立以学院分管院长为组长的“一核心、二平台、三融合、四引领”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领导小组,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为总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为牵头部门,协同教务处、宣传部、团委、学工处、网络信息中心及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及药学院等相关各部门共同参与,组成全网式组织架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格局。

3.2 “二平台”——线上思政育人通道

除了线下传统课堂外,将高校线上教学平台划分为静态学习平台和动态在线直播平台两类。目前采用比较多的静态学习平台有学习通、雨课堂、蓝墨云班课、MOOC课程平台、学银在线、智慧树网等,动态在线直播教学平台有腾讯课堂、钉钉、云朵课堂APP、雨课堂等。据了解,本校教师线上教学采用率较高的静态学习平台有学习通、蓝墨云班课、MOOC课程平台,动态在线直播教学平台以腾讯课堂为主。下面针对我校主打使用的几种线上教学平台的优缺点进行大致的对比。见表 2

表 2 某校两大类在线教学主打平台优缺点比较

从对比来看,两大类平台在实际教学中各有优缺点,我校任课教师根据线下教学需要,选择使用两种或几种同时搭配使用,达到功能互补。采用静态平台的老师,课程视频来源于慕课平台的课程视频或者学习通录播视频,辅以上传在各静态平台的教学大纲、课程PPT、教案讲稿、课程扩展资源、学生作业、随堂测验等。采用静态平台+线上互动型的教师,除搭配以上静态平台教学资源外,会分时段在线互动教学。此种方式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学生实时在线的学习情况把握有极大的改善。了解掌握我校教师的线上线下授课形式和授课平台,是实现思政育人元素引领各专业课线上线下协同育人的必要前提,应将思政育人元素精准融入线上线下教学的各形式、各环节、各时段。尤其是各专业课授课教师课前准备:课件PPT、教案讲稿等备课环节,重点融入领域是线下课堂讲授和学生接受度最高的线上网络课堂。

3.3 “三融合”——思政教育特色品牌

在“互联网+”的微时代,大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方式发生较大转变。信息获取的便捷性、学习平台的多样化以及思维模式的多元化,使得“00后”大学生成为了微学习、微互动、微体验的主流接受人群,极大降低了线上教学的挑战性[10]。基于思政育人资源库和两大类学习平台,任课教师除传统课堂之外,可通过微教学、微互动、微体验的“三微”教学形式开展各课程的线上教学。首先,在线完成各门课程的微课程准备,引导学生在线自主微学习,开展各门课程线上微教学;其次,通过各平台“微”学习资源、互动区、在线问卷调查等模块,实现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微互动。尤其是线上直播/课堂互动中,可利用互动性极强的微弹幕功能,让学生实时表达观点、发表想法,教师及时有效收集课堂育人效果,并及时做出调整。最后,微体验环节是实现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最有效形式之一。一般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会经历“情境—体验—内化—认同”的过程,将外部世界的样式如道德情感、文化结构等转化为个人思想意识,并对个体性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11]。微体验环节就是将微课程内容通过微视频、微剧本、微网文等微创作活动,将个体的情感体验转化为内在的认同,产生角色体验、内心反思,让学生形成自我认知和自我能力,真正实现思政育人效果。可见,“三微融合”线上微教学能让理论知识形象化,学习方式趣味化,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学习模式的创新形式,应作为未来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教学的特色品牌。

3.4 “四引领”——思政协同育人体系 3.4.1 学科协同中的价值引领

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育人效果,离不开学科间的协同发展。要实现思政课在学科协同中的价值引领,首先要规划建立以思政课为核心圈,专业课、综合素养课多层次互补的课程思政育人圈层。其次运用已建立的思政育人元素库,在课程思政育人圈层里进行“基因式”融入,找准不同学科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推进学科一致性价值引导与差异性建设的有机统一,切实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专业教育与树人教育相结合,让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让所有教师都挑起“思政担”[12]

3.4.2 团队协同中的角色引领

“育有德之人,靠有德之师”,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教学育人功能发挥关键在教师,教师是课程的人格化载体[13]。在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教学实施中,思政课教师应发挥教师团队中的角色引领作用。一方面在政治理论素养方面起到引领作用。思政课教师可借助思政育人元素库,协助非思政课教师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实践运用能力,让其“真学真懂真信真教”,将知识传授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塑造有机统一。另一方面引导、提升非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敏感性,启发他们将时政要点、名人名事等转化为教学资源,并用马克思主义话语做解读和剖析。不仅提升非思政课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还为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教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

3.4.3 教学协同中的示范引领

基于各课程性质、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思政课程在教学协同中,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两大教学板块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首先,各课程教师准确运用思政育人元素库内容,找准本专业课对应的思政元素,制定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课堂作业和线上线下互动内容。同时思政课教师可开展思政主题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如围绕抗疫一线典型人物的微剧本、微视频、微论文等微创作活动,围绕“建党一百年”的党史知识竞赛活动等。实践教学活动通过线下实践或线上“云实践”形式皆可,并鼓励全校各课程教师参与并平台转发,形成课程思政线上“云实践”教学大讨论[14]。其次,线上线下教学以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为主。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可多采用问题导入式教学、问题/案例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线上教学环节,可通过“云提问、云讨论、云游戏”等互动形式,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开展带有思政韵味的课程互动,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3.4.4 校内外协同中的品牌引领

充分挖掘学校线上教学品牌性项目、特色性活动的潜力,以思政育人元素库为引领,协调联动省内外医学院校,推动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各环节与思政育人元素库有机融合渗透,打造本校思政育人元素库为育人品牌。同时,推动思政育人元素库“走出去”“引进来”,省内外医学院校合作共商、共建共享,共同丰富完善思政育人元素库,推动思政课程引领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教学育人新模式建设。

4 结语

综上,网络信息高速发展趋势下,线上教学模式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和范围越来越大,各类课程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担起了过去单纯传统课堂的全部育人功能。在医类学院校创建思政育人元素库引领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教学,通过“一核心”的保障,基于“二平台”的资源共享、立足“三融合”的信息化学习模式、在“四引领”的协同育人体系中,对提升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教学质量和育人效果具有明显可行性。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把此举作为促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契机,为未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注入动力,真正做到各类各门课程“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为社会主义医疗事业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申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 (2016-12-09)[2021-05-06]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l/2016/1209/c117092_28936962.
[2]
顾晓英. 教师是做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关键[J]. 中国高等教育, 2020(6): 19-21.
[3]
何红娟. 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 33(5): 60-64.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5.013
[4]
闵辉. 课程思政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15): 21-2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 (2017-02-27)[2021-05-06] 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6]
王孝如, 马幸荣. 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提升探析[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37(2): 1-6. DOI:10.3969/j.issn.1009-1076.2019.02.002
[7]
杨晓慧. 关于高职思政课程引领协同课程思政的探讨[J]. 教育与职业, 2019(18): 80-84.
[8]
肖峰. 论科学与人文的当代融通[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 3.
[9]
潘青, 张健. "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化的关键问题和实现路径探析[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9(3): 97-102.
[10]
陈瑶, 胡旺, 王娟.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研究[J]. 江苏开放大学学报, 2016, 27(2): 61-65. DOI:10.13425/j.cnki.jjou.2016.02.012
[11]
张凤娟, 刘永兵. 社会认知主义视角对二语习得研究的启示[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3): 126-129.
[12]
虞丽娟. "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EB/OL]. (2017-07-20)[2021-05-06] http://www.moe.gov.cn/s78/A13/moe_773/201707/t20170721_309823.html.
[13]
武群堂. 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学校教师队伍中的引领作用——基于课程思政的视角[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6): 70-72.
[14]
毕于建, 赵敏, 秦建中. 医学生思政课知行合一主题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9, 42(3): 221-224. DOI:10.3969/j.issn.1000-9760.2019.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