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hJax.Hub.Config({tex2jax: {inlineMath: [['$', '$'], ['\\(', '\\)']]}});
文章快速检索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9, Vol. 42 Issue (5): 368-371  DOI:10.3969/j.issn.1000-9760.2019.05.014
0

引用本文 [复制中英文]

赵敏, 岳恩莉. 《乐记》中以乐为教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9, 42(5): 368-371. DOI: 10.3969/j.issn.1000-9760.2019.05.014.
[复制中文]
ZHAO Min, YUE Enli. Enlightenment of the though of taking music as teaching in the Record of Music 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J]. Journal Of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19, 42(5): 368-371. DOI: 10.3969/j.issn.1000-9760.2019.05.014.
[复制英文]

基金项目

山东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5CSZJ09)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9-03-03
《乐记》中以乐为教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赵敏 , 岳恩莉     
济宁医学院, 济宁 272067;山东师范大学, 济南 250000
摘要:《乐记》作为最早记载的一部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理论方面的著作,对中国的音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蕴含的"以乐为教"的思想在古代起到了一定的巩固政权、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社会以及安定人心作用。今天,将"以乐为教"思想融合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增加教育的乐趣,而且通过寓教于"乐",使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教育效果。
关键词《乐记》    以乐为教    思想政治教育    启示    
Enlightenment of the though of taking music as teaching in the Record of Music 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ZHAO Min , YUE Enli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ning 272067, China; School of Marxism,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00, China
Abstract: As one of the earliest recorded works of music theory with a relatively complete system, Record of Music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in China.The thought of taking music as education implied in thinking in ancient times is the consolidate power to maintain social order and social stability, and calming effect.Now integrating the idea of taking pleasure as education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an not only increase the pleasure of education, but also internalize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 into the heart, externalize into the action, which improves the effect of education.
Keywords: The Record of Music    Taking music as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lightenment    

《乐记》是对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总结,创作于西汉。《乐记》共有十一篇内容,包括乐本、乐论、乐礼、乐施、乐言、乐象、乐情、魏文侯、宾牟贾、乐化和师乙篇。从各个方面论述了音乐,如乐的来源、目的、礼和乐的异同以及乐的教化作用等一系列理论,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其中乐教思想更是贯穿始终。《乐记》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不仅对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而且在世界音乐史上也是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乐记》中所体现的“以乐为教”的思想,经过几千年的绵延发展,不仅在古代中国起到教化人民、巩固政权的作用,在当今社会而言,对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升教育效果也有着较强的借鉴价值。

1 儒家乐教思想的起源和发展

据历史记载,乐最早是产生于殷商时期,但最早真正有史料记载的“以乐为教”是在西周。对于《乐记》的来源,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乐记》是由孔子的弟子公孙尼子所作;另一种说法是汉代的刘向、刘歆父子校先秦古籍所得。但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认为《乐记》成书于西汉,作者是刘德及其门人,主要思想来自于先秦的言乐事者。周公将礼制仪式中用乐提升并以制度固定下来,确定了礼乐存在的意义,所谓“国之大事”与“国之小事”及多种礼制仪式类型均要用乐[1]。古代对乐的理解比我们现在对乐的理解更加深刻,古人认为声、音、乐三者是有区别的,简单的能发出声音的包括动物的叫声都叫声;音就是把这些声都编排起来,有旋律的曲调叫音;乐是把声和音综合起来,再配上舞蹈动作,加上各种表演。中华文化也被称为礼乐文化,礼乐结合共同维持着国家的秩序和统治,促进国家的发展。

1.1 孔子的乐教思想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2]孔子对礼和乐十分重视,认为礼可以用来约束人民、治理人民,乐还可以用来移风易俗、感化人。孔子在音乐方面造诣颇高,精通音律,有独特的音乐思想,将“仁”融入礼乐当中,并且开展了以礼乐为主的教育活动。孔子一直认为音乐的教化作用非常重要,并且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主要通过音乐的教化作用使社会恢复到周的制度。《论语》中就蕴藏着孔子丰富的乐教思想。孔子阐述了礼乐的思想,认为“乐统同,礼辨异”;说明了乐和仁的思想,“人而不仁,如何礼?人而不仁,如乐何?”[3]37。孔子认为乐教的作用远远超过刑罚的作用,认为音乐有树人的作用等一系列乐教思想,通过具体实践如诗教、乐教和舞蹈对社会起到规范和约束作用,认为“不学诗,无以言”[3]37,“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3]127等。孔子的乐教思想也为后面《乐记》的完成提供了重要的来源。

1.2 孟子的乐教思想

孟子的乐教思想在孔子乐教思想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孟子的乐教思想都是从“仁”出发的,主要观点都是与道德有关的,认为“故理义之乐我心,犹刍豢之乐我口[4]。”音乐在给人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对人的道德修养产生影响。因此,孟子主张用乐来完善伦理道德,并将乐教融合于伦理道德的发展和实现中,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同时他还提出“与民同乐”思想,认为“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对于古今的音乐和教育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1.3 荀子的乐教思想

荀子的乐教思想主要以性恶论为基础,道德教育为中心,强调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非常注重人的教育心理。荀子认为:“凡理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故非生于人之性也[5]。”因此,要通过礼和乐来加以引导和教化。荀子的乐教思想主要保存在《乐论篇》和《富国篇》内,“乐者,出所以征诛也,入所以揖让也。征诛、揖让,其义一页。出所以征诛,则莫不听从;入所以揖让,则莫不从服。故乐者,天下之大齐也[5]。”表明荀子认为乐和国家的强弱密不可分,能够制乐安邦。同时他也对雅颂之声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以乐制情”,即对于个人而言,乐可以使心灵安宁、性情温和;对于国家而言,乐可以使国泰民安。

2 《乐记》的乐教思想及其育人价值

古代最重要的就是制礼作乐,乐是统治者以德治国的统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也是“以乐为教”思想的源头奠基。“使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6]。”乐并不是仅仅用作统治阶级的祭礼和乐舞使用,而是应该和礼有所搭配,作为巩固政权,维持秩序,稳定社会以及安定人心的工具。太平盛世下的音乐都是安定和谐的,乱世下的音乐都是充满着怨恨和愤怒的。音乐所表达的感情,就是当时的政治。孔子也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周公制礼作乐,孔子进行了解读并对礼乐的体系进行了系统的完善。礼和乐,礼以铄外、乐以内和。礼的作用是维持秩序,而乐的作用则是安定人心。人心安定,秩序就能维持;秩序井然,社会就能够稳定;社会稳定,政权就能够巩固,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完整的系统工程。

2.1 乐感于物而动

《乐本篇》主要论述的是乐的本源,其中提到:“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而感于物也[7]。”其意是说虽然音乐是由声音产生和组成的,但是乐产生的根源却是人的内心对于事物的真切感受。所以,不同的心情所带来的音乐是不同的,快乐的心情会产生舒缓的音乐,愤怒的心情会产生激烈的音乐。音乐成为用来表达自己内心真情实感的载体。情感决定表现出来的音乐,同时音乐反过来也影响人的情感。古代的音乐就通过乐对人内心情感的影响进而起到教化人、维持社会的秩序、巩固国家政权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听觉上的享受。

2.2 礼以铄外、乐以内和

《乐记》的乐论篇提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合矣”[8]。这些都说明礼和乐是需要共同发挥作用的。乐起着和同的作用,礼起着区别的作用。乐的和同作用使人相互亲近,礼的区别作用使人互相尊敬。两者的作用要相互有度,不要过于偏颇,两者相得益彰,才能够使得在贵贱等级明确的同时还能上下关系和睦。

2.3 乐以象德

《乐记》中的乐施篇中提到乐以象德。乐以象德是说可以通过音乐来引导人们效法音乐内所包含的伦理道德。乐施篇主要讲述要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乐教。例如古代天子通过制乐来对诸侯进行赏赐。就像遵循自然规律要根据季节的不同进行播种一样,对待民众也是如此,要及时对民众进行教化。天子把自己想要民众遵循的德行编进乐曲,并及时在民众中进行传颂,民众听多了也就潜移默化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德行的要求了。乐教实施的目的:“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9]。”历来圣人就喜欢乐,它可以使得人心向善,也可以感动到人的内心,从而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所以古代的王者都会设立专门的机构来实行乐教,以达到乐以象德的目的。

“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正直纯正的乐使人产生和顺的情绪,在和顺的情绪的引导下产生和顺的事实,然后和谐的音乐就可以产生了,周而复始,相互影响。“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6]604。”就是这个意思。通过乐的推广来完成对人民的教化,然后乐得到全面的推广就会使人们人心向善,然后就有可观的德行了。

3 将“以乐为教”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高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各高校结合实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大学生这一群体接受新鲜事物的速度快,在互联网、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内容繁杂的背景下,他们受东西方文化交织、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较大,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创新教育方式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融合乐教的方法,将会使学生更易于接受,从而提升教育的效果。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10]。运用乐教思想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结合大学生兴趣和爱好,采取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方式,将生硬、刻板的思想政治教育赋予生动活泼的形式,通过民族音乐和主旋律的音乐,潜移默化的熏陶大学生的情操。

3.1 寓教于“乐”

《乐记》中说过“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通过音乐对人进行教化,使人潜移默化的发生变化,古代君王通过音乐,顺其自然的人民的德行就改变了。音乐的强大作用历来是我们不能所忽视的。近代我们的民族危难时刻,爱国音乐的出现极大地鼓舞了民心。例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现在我们听来还会心情澎湃,燃起一股强烈的爱国之情。所以我们把音乐融入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在进行教育的同时借助音乐的手段,将国家所倡导的德行和意志写进音乐里,既能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还能通过音乐陶冶情操,提高德行,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学校可以选取典型音乐作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资料库,对不同作用的音乐进行分类,根据学校的不同需求进行播放。通过一些爱国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将自身与国家和民族的兴亡融合在一起;通过激昂的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的斗志,振奋精神,充满动力;通过抒情音乐作品加深学生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感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升华境界。

3.2 以学生为本,加强情感教育与人文关怀

以学生为本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将乐教融合进大学生思想教育中,也要做到以学生为本。要多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操陶冶,有时候情感上体验到的东西比书本上学习的东西还要有用。如当学生因专业、就业、恋爱等产生迷茫和困惑时,我们可以利用音乐的通晓性等特点对他们的心理、情绪进行疏导,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与人文关怀。可以通过开展学生喜欢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音乐会、合唱比赛等活动,带动学生参与进来。如北京大学就开设了音乐赏析课程,并且会定期举办音乐会,开设音乐讲座,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演讲,他们的“爱乐传习”音乐教育项目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反响。该课程从我国国情出发,融合了多个国家的先进音乐教学体系,将教育与音乐结合起来,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体验情感,形成稳定的音乐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不仅让学生获得自信,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还大大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质。

3.3 促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乐记》中提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音乐都是由人的内心的真实的情绪产生的,音乐也能够反过来影响人的内心。我们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也要通过运用音乐的教化作用,将乐教思想融入其中,重视第二课堂的影响,将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还可以鼓励师生进行乐曲、歌曲创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文化、管理规范等内容融进校歌、班歌里,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让学生有所感触,有感而动,真正做到将思想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情操和人文素质。以乐为教不仅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将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丰富的教育形式,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
项阳. 以乐观礼[M]. 北京: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5: 45.
[2]
徐艳华. 孝经[M]. 北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5: 55.
[3]
陈晓芬. 论语·八佾[M]. 北京: 中华书局出版社, 2016: 37.
[4]
唐品. 孟子[M]. 北京: 天地出版社, 2017: 1069.
[5]
高长山. 荀子译注[M]. 黑龙江: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10: 395.
[6]
杨天宇. 礼记译注(下)[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584.
[7]
吕友仁. 礼记讲读[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138.
[8]
胡平生, 张萌译注. 礼记(下)[M]. 北京: 中华书局, 2017: 720.
[9]
张文修. 礼记[M]. 北京: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9: 165.
[10]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 2016-12-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