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hJax.Hub.Config({tex2jax: {inlineMath: [['$', '$'], ['\\(', '\\)']]}});
文章快速检索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9, Vol. 42 Issue (3): 225-228  DOI:10.3969/j.issn.1000-9760.2019.03.017
0

引用本文 [复制中英文]

易琳琳, 王敏, 孙红, 戈文鲁. 传承儒家恕思想塑造医学生和谐人格[J].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9, 42(3): 225-228. DOI: 10.3969/j.issn.1000-9760.2019.03.017.
[复制中文]
YI Linlin, WANG Min, SUN Hong, GE Wenlu. Inherit the ideology of confucian forgiveness to formed the harmonious person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J]. Journal Of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19, 42(3): 225-228. DOI: 10.3969/j.issn.1000-9760.2019.03.017.
[复制英文]

基金项目

济宁市201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济宁医学院教师科研扶持基金项目(JYFC2018RW012)

通信作者

戈文鲁, E-mail:forestsong2007@163.com;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9-02-22
传承儒家恕思想塑造医学生和谐人格
易琳琳 , 王敏 , 孙红 , 戈文鲁     
济宁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济宁 272067
摘要: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医疗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塑造医学生的和谐人格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渠道。本文通过挖掘儒家"恕"思想的内涵,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并通过培养医学生反求诸己的能力,提升平等意识以及树立教师的情感威信,加强对医学生心理引导等有效措施,有助于医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
关键词儒家恕思想    医学生    和谐人格    
Inherit the ideology of confucian forgiveness to formed the harmonious person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YI Linlin , WANG Min , SUN Hong , GE Wenlu     
School of Marxism,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ning 272067, China
Abstract: Building a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acing the medical industry.Formed the harmonious personality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to build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The connotation of the ideology of confucian forgiveness was excavated fully.Through the effective measurements such as taking them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medical students, the medical students' ability of self seeking and equality consciousness was culvated.Teachers' emotional prestige was established.Paying attention to psychological guidance for medical students can help us to form the harmonious person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Keywords: The ideology of confucian forgiveness    Medical students    Harmonious personality    

当前,医患纠纷与冲突不断涌现,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成为广受人们关注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充分挖掘儒家“恕”思想内涵,塑造医学生和谐人格,对其在未来实际医疗工作中和谐医患关系能力的培养、进而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塑造医学生和谐人格的重要性

医学是一门不确定的科学,精密运转的机体、不断变幻的疾病谱,决定了医学知识在应对疾病时的整体有限理性;另一方面,医患之间知识和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医疗服务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赋予了医生强大的垄断力,这种垄断力把患者置为一个被动接受的客体,因此在医疗过程中极易导致医患矛盾的产生。近年来,我国的医患问题在多方的努力下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改善,但医患矛盾和医患纠纷仍层出不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已经成为医疗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医患矛盾也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焦点问题之一。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应从提升人文关怀上下工夫。传统的儒家思想把医学作为参透万物之理进而成为提升内在修为的重要途径。因而,医生最重要的作用不是去治愈,而是细心的帮助和身心的陪伴,正如特鲁多医生所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就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精湛的医术,还应具备对病患进行人文关怀的意识和能力,而这一切都要以医生的和谐人格为基础。“和谐人格既是健全统一的心理人格,又是美善和谐的道德人格,是个人自觉、和谐地组织自己的各种内在素质和外在条件而形成的能够进行和谐生活的相对最佳的人格”[1]。医学生只有具备和谐人格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以宽容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位患者。因此,在对医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加强和谐人格的塑造与培养,是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渠道。塑造医学生的和谐人格,有助于提升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也有助于健康中国战略的顺利实施。

2 挖掘儒家“恕”思想内涵,塑造和谐人格

传统儒家文化涵养下的优良医德传统在千百年来维护和谐医患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明代著名儒医陈实功提出的“医家十要”中第一要即为“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业”[3]。在儒家思想体系中,“恕”的思想占据核心的地位,正所谓“君子之道,忠恕而已。”儒家“恕”思想是“仁”思想的具体内容和表现,主要体现的是处理人际关系、调节社会矛盾的方法。因此,充分挖掘儒家“恕”思想的内涵,对于塑造医学生的和谐人格,正确处理医患关系,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2.1 反求诸己

“反求诸己”,意为遇到了挫折和困难不要责怪他人,应该自我反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并努力改正,从而不断得以提升。《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孔子在教育弟子的过程中,一直将个人道德修养放于首位,强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希望弟子们能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反求诸己,坦然面对,宽容待人,以君子之态成就和谐的人际关系。

2.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为对自己都不希望、不愿意去做的事情,不要强迫他人去做,哪怕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能强迫他人去做,在与他人相处时,应尊重他人,不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正如《论语·卫灵公》中记载,子贡问教于孔子,可否有一句能够使人终身为之奉行的话,子曰:“其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这一思想应是人终身行之的伦理规范,是为政者安身立国的根本,是人际和谐的心理基础,推己及人、待人宽容是在与他人交往中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2.3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中记载,子贡问孔子,假如有人能够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又能帮助大家生活的很好可以称之为仁道了吧?孔子答曰,岂止是仁道,可以称之为圣德了。“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要在推己及人的基础之上,更进一层,即是在满足自己欲望的时候,也要帮助别人完成愿望,这可以称之为实践仁道的方法,也是儒家“恕”思想更高层次的要求。

2.4 无论贵贱,一视同仁

儒医讲求对待求医的病患应一视同仁,公平对待,不可以贫富高低区别对待。生命不分贵贱,医者应站在患者的角度周全地考虑患者的处境,用心体验患者的疾苦,从而抛弃一切私心杂念,一心赴救[3]。不可只“尽心富家,而忽慢贫家”[5]。明代著名儒医陈实功也在“医家五戒”第一诫中告诫医者:对待病患应一视同仁,无论病患贫富、贵贱,只要请视,便应前往诊治,“勿得迟延,厌弃”,并且不管病患给的药钱是多是少,哪怕病患无力支付,均应“尽力一例施与”[3]

2.5 同行间和睦相处,携手共进

儒医要求为医者在诊病之时,如遇困难,切不可“未言理疗,訾毁前医”[5]。更不能将之前医生的诊疗功效“以自居功”,或者“诸医覆绝,诒彼独肩可挽”[6]。医者之间如相互嫉妒诋毁,便会扰乱正常治疗,危害病人生命健康。“故当临病用药,则度吾所长而为之。难明之证,则退而思之”[7]。遇到不易治愈的疑难杂症,应态度诚恳表明事实,然后自己去研究寻找治愈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责怪前医,从他人身上找原因。

在儒家“恕”思想的涵养下,古代优秀医者们在行医过程中将“恕”思想的理念运用于处理与患者的关系中,展现了儒者的风范。作为儒医在诊治疾病过程中一旦与患者产生矛盾,不会居高临下只从患者及其家属身上找原因,而是会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对待患者,会更加注重体会其痛苦,能够通过自身的需求来推知患者的需求,视若己有,感同身受,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健康,并使其在治愈的过程中心情愉悦。这也是医者应该具备的和谐人格。

儒医们在行医中也非常注重树立主体平等意识,摒弃亲疏、是非之分的狭义仁心,树立广义的仁心,爱人如爱己,以和谐的人格魅力感染患者,与患者做真正自由、自主、平等的对话。如遇不易治愈的疑难杂症,他们也会与同行发挥团结合作精神,不互相推诿责任,共同探究治疗方法。儒医的这些优良品质都是对儒家“恕”思想的完美体现,也为当今医者提升医德品质,塑造和谐人格,处理医患关系,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借鉴。

3 传承儒家“恕”思想塑造医学生和谐人格的有效措施

儒家“恕”思想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流、淡化矛盾、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是塑造医学生和谐人格的重要思想基础。

3.1 加强儒家“恕”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融入

课堂教学是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教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特别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及医学人文教育的课程中加强儒家“恕”思想中“反求诸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有助于塑造医学生和谐人格的相关内容的融入。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教学中,可以在人生新阶段的适应教育、人生观教育、道德观教育等相关章节中融入儒家经典著作中的名言、名句、名篇,也可以讲述孙思邈、李时珍、张仲景、朱丹溪等著名儒医的医德思想、行医故事等,并且可以在讲解相关内容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读经典、讲故事、谈感想。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既有利于学生对儒家“恕”思想相关知识的吸收掌握,又有利于将儒家“恕”思想的精髓深入学生心灵;既加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有助于医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

3.2 加强医学生反求诸己能力的培养

依据儒家“恕”思想的内涵,反求诸己在于克己内省,重在对自己思想行为的时刻反省。这也是医学生提升自我修养,形成和谐人格的重要途径。美国心理学家大卫帕金斯认为:传统智商主要体现为神经智力和经验智力,而让一个人与众不同的,是反省智力。反省智力主要体现在:批判性思维、知错即改、自我管理等方面。医学院校可以借鉴反省智力理论,在开设的医学人文相关课程中,通过逻辑推理工具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思维,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培养医学生奋发向上的意志品格,通过要求医学生定期撰写反思心得或定期组织医学生开展自我批评的活动培养医学生自我反省的良好习惯,从而逐渐养成自我管理的能力。特别在临床实习见习阶段,医学生开始进入到真正的医患关系当中,临床教师更加需要在指导过程中,注重对他们自我反省能力的培养。可以根据学生每天参与诊疗的实际状况,组织他们对医学知识的学习程度、对疾病的判断诊治以及与患者沟通的态度、方法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弥补不足,从而不断实现“反求诸己”式的自我反思, 逐渐塑造医学生的和谐人格。

3.3 加强医学生平等意识的培养

平等意识是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重要因素,也是医学生和谐人格的重要构成要素。在诊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平等地对待每一位患者,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让他们体会到医患平等,这也是儒家“恕”思想的体现。正如儒医所推崇的医者的行为要求:面对患者一视同仁,诊疗时与患者全方位的沟通交流,详细地了解患者的情况,能够让患方感受到医者的关心和尊重,从而对医生产生心理上的认同,积极配合医生的诊疗,这样既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也有利于医患之间的和谐共处[8]。在对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医学伦理学》等相关课程教学中,加强对医学生医患平等意识的培养,引导医学生形成在医疗过程中坚持医患平等的理念。通过展示古今大医们的人物或事迹图片、小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的领悟名医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的医德;也可以采取情景教学的方式,引导医学生回忆讲述自己的就医经历,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医学生从患者的立场和观点去理解患者,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还可以开展以儒家“恕”思想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医学生到福利院、干休所等地方做义工,或者定期组织医学生下乡义诊、参加“无偿献血”等活动[9],使医学生通过实际行动体验平等与责任,从而形成和谐人格,为今后共建和谐医患关系打下良好基础。

3.4 注重树立教师的情感威信

情感是人做出行为选择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说情感决定着人的行为[10]。增强亲和力、树立情感威信是教师培养医学生塑造和谐人格,影响医学生行为选择的关键步骤。作为高等医学院校教师,在教学及与学生的交往中应以身作则,首先主动汲取儒家“恕”思想之精华,加强自身师德师风的建设,养成和谐的人格。在完善自身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关心,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待学生公平、公正,充满热情,从而与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其次,教师在工作生活中应坚守诚实、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平等待人的良好品格,尤其是在临床教学过程中, 临床教师以身作则,切实关爱患者, 与患者和谐相处的行为更能够感化、影响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使他们从情感上更加认可教师的教导,并可基于心理的趋同性自然而然地跟随模仿教师的行为,从而潜移默化地促进医学生和谐人格的形成。

3.5 注重对医学生的心理引导

塑造医学生的和谐人格还应加强对医学生的心理引导。当前,由于受到社会中物质化、功利化错误思想的不良影响,医学生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淡漠的行为。这不仅体现出医德教育的缺失,也体现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因此,学校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中融入儒家“恕”思想的内容,也可以组织开展以平等、宽容、互助等儒家“恕”思想内涵为主题的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开办讲座,开展学术沙龙,开办主题图片、案例展览,知识竞赛等活动帮助医学生掌握科学的保持心理健康的知识、方法。其次,大学生在校期间一般远离家人,教师是他们可以交流沟通学习的重要之人。因此,辅导员、各科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也应运用科学的心理指导方法,注重对学生心理上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不适。再次,由于对网络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当代大学生的日常时间的绝大部分被网络论坛、微信、微博等虚拟空间所占据,不仅如此,他们在学习上也更加偏向于通过网络等信息化的手段来获取知识[10]。因此,在注重教师面对面指导的同时,更应发挥网络的重要作用,可以开辟一些在线学习、交流、指导的渠道,给学生提供能够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学习、沟通的平台,使学生能够无负担的解决自身遇到的问题,远离心理疾病,从而促进和谐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胡春贞. 医学生和谐人格培养的探索[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4): 34-35. DOI:10.3969/j.issn.1002-1701.2009.4.017
[2]
陈蕊. 儒家文化视角下的现代和谐医患关系探讨[J]. 中国医学人文, 2018, 4(1): 10-13. DOI:10.3969/j.issn.2095-9753.2018.01.005
[3]
陈实功. 外科正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334.
[4]
王汉苗. 儒医恕道刍议[J]. 医学与哲学(A), 2012, 33(11): 23-24+41.
[5]
曾世荣. 活幼心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3.
[6]
孙志宏. 简明医彀[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4: 7.
[7]
王珪. 泰定养生主论[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2: 18.
[8]
潘哲, 王理, 崔新萍. 平等视域下的和谐医患关系构建[J]. 医学与社会, 2015, 28(3): 62-65. DOI:10.13723/j.yxysh.2015.03.017
[9]
易琳琳, 李建军, 毕于建, 等. 儒家孝思想视域下的医学生责任意识培养[J].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 26(3): 50-53. DOI:10.13555/j.cnki.c.m.e.2018.03.013
[10]
周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提升路径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8(10): 107-110. DOI:10.16580/j.sxlljydk.2018.1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