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hJax.Hub.Config({tex2jax: {inlineMath: [['$', '$'], ['\\(', '\\)']]}});
文章快速检索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7, Vol. 40 Issue (6): 446-449  DOI:10.3969/j.issn.1000-9760.2017.06.015
0

引用本文 [复制中英文]

吴鹏, 王龙海. 《解剖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思维的应用[J].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7, 40(6): 446-449. DOI: 10.3969/j.issn.1000-9760.2017.06.015.
[复制中文]
WU Peng, WANG Longhai. Practice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t thinking in Anatomy teaching[J]. Journal Of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17, 40(6): 446-449. DOI: 10.3969/j.issn.1000-9760.2017.06.015.
[复制英文]

基金项目

安徽省重大教改项目(2016jyxm0601);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重点项目(2017rwzd005)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7-05-11
《解剖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思维的应用
吴鹏, 王龙海    
安徽中医药大学解剖学教研室, 合肥 230012
摘要: 辩证唯物主义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及方法论,是指导包括现代医学在内的自然科学理论得以形成、构建的概念框架和逻辑基础。《解剖学》是所有医学课的基础和奠基石,理应成为开启哲学与医学融合教学改革的第一课堂。在授课过程中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将专业知识上升到哲学高度,可以使学生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体观,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理解运动这一根本物质属性;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理解人体结构功能的对立统一;突出强调实践在学习中的价值。这有助于刚进校医学生理解、树立正确的人体观和自然观,为今后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维理解和掌握医学专业知识,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解剖学    教学    辩证唯物主义思维    应用    
Practice of dialectical materialist thinking in Anatomy teaching
WU Peng, WANG Longhai    
Department of Anatomy,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230012, China
Abstract: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is the systematic and theoretical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which is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logical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natural science, including modern medicine.Anatomy is the foundation and cornerstone of all medical courses, which should be the first class to ope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hilosophy and medicine.The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is adopted to raise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the height of Philosophy in teaching.Students can firmly establish the dialectical materialist view of the human body,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material unity of the world, and understand the fundamental physical properties of movement.It also need to be persisted in universal connection view, comprehending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human body, emphasizing the value of practice in learning.It can help medical freshmen understand and establish correct view of human body and nature, which contributes to setting scientific thinking way.
Key words: Anatomy    Teaching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thinking    Practice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上创立的系统的科学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它实现了人们对世界本质、普遍特征和规律的理解和把握,是指导包括现代医学在内的自然科学理论得以形成、构建的概念框架和逻辑基础[1]。新时代的医学成果,如分子生物学、医学控制论、医学信息论、生态自然观等都是深刻领悟并充分运用这一思维方式而取得的。医学生要想深刻理解医学知识并有所创新有所贡献,就一刻也不能离开辩证思维。

目前我国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就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指导学习和生活。然而实际教学效果却不如人意,一方面,侧重课堂说教的应试教育模式、苦燥抽象的理论概念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用、已经过时了的观念在学生中广泛存在,应付考试的想法在学生中盛行,偏离了该课程的开设初衷[2-3]。为此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中提出,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学科齐全的优势,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之间的交叉融合。交叉融合的最终落脚点是培养学生,就医学院校而言,这就要求我们专业课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需要教授学生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维指导医学研究和实践。《解剖学》是所有医学课的基础和奠基石,理应成为开启哲学与医学融合教学改革的第一课堂。因此,在解剖课程授课过程中,应用辩证唯物主义思维观点,将专业知识上升到哲学高度,这对于医学生牢固树立唯物论,自觉运用辩证法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构建知识体系逻辑框架,指导今后知识和技能学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就我校解剖教学改革中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应用实践作一阐述。

1 《解剖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原理的应用 1.1 牢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体观

人体观,即认识人的客观性、真实性和规律性,是医学生进校后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人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在相应的医学实践水平下形成了关于人体生命现象的认识,这种认识即为人体观。唯物主义人体观强调人的客观存在性,其认识过程大致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人体观、机械唯物主义人体观、辩证唯物主义人体观三个阶段,它们是一定时期医学实践与认识的反映。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强调人的整体性、人体与环境的联系性,形成了“小宇宙”人体观。近代在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影响下,形成了机械人体观,注重人体的形态结构,以近代力学所描述的机械运动来机械复制理解人的生命活动。现代科学,特别是核酸、基因的发现,大大深化了对人的认识,形成了唯一正确的辨证唯物主义人体观[4],核心思想认为人是生物属性、社会属性、思维属性的统一体,对人的分析研究既需要从人体自身角度出发,也需要将人放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强调心理因素、自然环境、社会因素对人体的影响。我们在实际授课中需要向学生阐明,《解剖学》研究的正常人体只是从人的生物属性出发,要想全面客观了解人还需要把人放在社会环境中,注重心理纬度对人的作用,由此引申出医学学习实践中需要注意的生物-心理-社会这一医学模式对人的影响。

教学中,我们还要求学生了解人体观的发展历程,强调与西方人体观的不同。西方宗教信徒众多,尤其以信奉基督教为多,教材中将辩证唯物主义作为一家观点,与基督教哲学、生命哲学、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等人体观并存[5]。因此,很难从西方解剖教材中找到人体形态结构规律性的认识。我们在辩证唯物主义人体观指引下,强调人体器官形态的“六面体”本质核心说[6]。即六面体是人体器官形态的共性和规律,六个面如同立体的物体一样,分为六个不同表面(腔面)、八角和十二缘;人体器官以六面为主体,向扁(如肝)、长(如长骨、长肌、长管性器官)、圆(如肾、睾丸、卵巢)形态发展,器官多呈现两面四缘或两面两缘两端形态;心、肺、膀胱等变形较大的容积性器官则向圆锥形发展,出现为多面多缘。通过六面体还原与演绎,用辩证法观点认识人体器官的形态,所有的器官形态都可视是同一,但是同一中又有差异,表现为有些器官向左、右横向发展,有些器官向上、下纵向发展,有些器官则向前、后水平方向发展,如此器官形态的差异与同一也就可以理解了。

1.2 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唯物论是基础,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产生是经历了从无生命物质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漫长岁月的进化发展而产生的最高产物。物质和意识对立统一于实践,而正是实践使猿脑变成了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人脑,人在劳动实践中改变自然界也改变人自身。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求学生正确认识人脑形态结构与思维意识之间的关系,自觉运用进化发展的观点看待人类的起源及人体形态构造。比如我们在神经系统讲解过程中,要求学生认识到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人脑与其他脊椎动物比较拥有相同的脑结构分区,然而由于社会劳动实践,使得人脑脑容量达到脊椎动物顶峰,与灵长类动物黑猩猩比较,人脑脑容量增加了3倍,表现为脑内神经元的数目和种类增加,尤其体现在新皮质上[4]。而人脑进化基因,如小头基因、SHH、Foxp2、BMP的发现与研究,为猿脑得以最终进化为人脑提供了新的生物学证据;而现代人的形态结构在不同的劳动实践环境中无论是微观的细胞、组织,还是宏观的器官、系统的发生发育及变化均会受到影响。正如美国芝加哥大学乔纳森·普里特查德的研究发现,在对亚、非、欧三洲209名不同人群个体的基因分析后得出结论,每个人群中都有大约250个正向选择基因,这意味着这些人群仍在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物竞天择”的原理,进行自然进化。

1.3 强调运动这一根本物质属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7]。这种观点指导我们在讲授解剖器官的位置毗邻及形态结构时,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图谱、模型和标本,要注意强调器官的运动这一根本属性。例如,在讲解胃的位置及形态结构时,图谱、标本显示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部,小部分位于腹上区,形态上有两弯,分为四部分。但是我们需要强调这指的是胃在中等充盈状态时,如果胃在饥饿或饱腹状态时,胃的位置、形态结构均会运动变化,在过度饱腹时胃大弯可达脐下,两弯扩张明显,胃体增大。同时为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器官的运动属性,我们将正常人体器官位置、形态结构放到不同年龄阶段,如青春期、中年期、老年期进行比较,进而引申在发生疾病时的变化,从而引导学生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课本上器官位置及形态结构。

2 《解剖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原理的应用 2.1 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中,普遍联系是另一个基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特征之一。黑格尔说过,从人身体上割下来的手,就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手。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解剖学》将人体划分为九大系统,这九大系统以及构成系统的各个器官、组织及细胞都是普通遍联系的、不可分割的,它们之间既相互影响,又彼此联系[8]。我们在绪论部分教学中,以人体在睡眠及运动两个状态下九大系统的功能变化及相互联系为切入点,告知同学们在睡眠状态时,肌肉放松、呼吸减慢、心跳放缓、血压轻度下降、胃肠道的蠕动明显减弱、神经反射减弱,而在运动状态时则相反。之所以表现出以上差异,是由于在神经系统这一机体中心调控下,另外八大系统相互有机协调配合,共同保证睡眠及运动得以实现的。任何一个孤立的系统、器官或组织,离开了人体这一整体,少了其他系统、器官、组织的配合,都无法完成任何功能。肌肉离开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或循环系统,就无法实现气体交换或物质交换,离开了神经系统,会出现神经废用性萎缩等等。强调人体的普遍联系,避免片面的、孤立地看待人体,有助于学生树立人体内部整体联系观。在此基础上,引申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普遍联系,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与共处。

2.2 灵活运用对立统一规律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灵活运用对立统一观点解释《解剖学》中的人体结构及功能,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解剖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可以体会到辩证法无处不在的魅力。

人体是一个具有多种组织复杂结构的系统,人体组织结构的上下、内外、表里、前后各部分之间,以及内脏之间,无不包含着对立统一[9]。我们在讲解四肢肌肉时,位于下肢的前群肌和后群肌作为拮抗肌群,前群肌是伸肌,后群肌为屈肌,功能虽相反,但在实际运动时表现为协调统一。例如在屈踝关节(跖屈)时,后群屈肌是收缩的,前群伸肌是舒张的;伸踝关节(背屈)时则相反,前后肌群功能统一于神经系统调控。再如内脏器官一般都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两者作用往往具有对立拮抗的性质。如心脏的迷走神经具有抑制作用,而交感神经具有兴奋作用,但是从外周的作用效果看是统一协调的,即交感中枢活动增强时,副交感中枢减弱,反之亦然。这样的有机统一保证了机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功能状态。

3 《解剖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的应用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认识论是灵魂,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他们既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二者辩证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再提升,而认识也反过来指导实践[10]

《解剖学》属于实践性极强的形态学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分配理论及实验学时,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观察和分析标本。《解剖学》课本上的“正常范围”是指超过50%的相同的形态结构的人,而较大的形态结构差异即为变异,变异并非病态,属于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特例,常发生于肌肉、血管、神经[11-12]。但这些变异有时在课本上并不能做到完全标注。了解或认识到这些变异,对于今后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学生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突出实践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后,在实践解剖操作环节,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坚持从实践中掌握知识,最终达到再认识的目的。例如学生在局解中发现的人体骨骼肌的结构变异、肝总动脉的变异、胆囊管及胆囊血管的变异等,通过以上“认识-实践-再认识”,使同学们对专业知识掌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医学教育不仅需要各医学专业课程交流协作,更需要与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交叉融合。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指导《解剖学》教学,可以使学生牢固树立唯物主义人体观,自觉运用辩证法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在实践中获得升华。今后我们尝试开展更多《解剖学》课程与人文教学相融合的尝试,如开设生命教育论坛、生死观教育等,并尝试构建人文《解剖学》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曹文秀, 陈小. 系统辩证论的人体观-兼论心身医学与医学模式转化的关系[J]. 系统辩证学学报, 1994(4): 56–62.
[2] 许珍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J].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5(1): 39–42.
[3] 杜亚颖. 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 30(2): 108–109.
[4] 薛仲. 论唯物主义人体观的演进[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 15(1): 18–20. DOI:10.3969/j.issn.1008-6285.2003.01.007
[5] 董圻. 目前解剖学教学的弊端及思考[J]. 解剖学杂志, 2012, 35(1): 1–3. DOI:10.3969/j.issn.1001-1633.2012.01.001
[6] 吕来清. 论人体器官形态的"差异与同一"及"六面体"形态还原与演绎[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 19(2): 75–76. DOI:10.11659/jjssx.1672-5042.201002002
[7] 程之范, 张大庆. 加强医学史教育宣传辩证唯物主义[J]. 中华医史杂志, 1999, 29(4): 3–4.
[8] 甘胜伟, 孙善全, 樊萍, 等. 哲学观点在解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0, 24(2): 197–200. DOI:10.3969/j.issn.1004-5287.2010.02.027
[9] 张天宝, 李方, 张宏, 等. 解剖学教学中的医学人文教育[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24): 3692–3693.
[10] 王艳. 做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行合一者-重读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J]. 求知, 2017(2): 54–56.
[11] 田金玉, 李红强, 郝力. 在解剖教学中利用器官变异启迪学生求异思维[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7): 971–972.
[12] 杨美, 孙善全. 解剖学教学中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情况及分析[J]. 解剖学杂志, 2016, 39(2): 239–240. DOI:10.3969/j.issn.1001-1633.2016.0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