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hJax.Hub.Config({tex2jax: {inlineMath: [['$', '$'], ['\\(', '\\)']]}});
文章快速检索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7, Vol. 40 Issue (3): 153-156, 162  DOI:10.3969/j.issn.1000-9760.2017.03.001
0

引用本文 [复制中英文]

崔文. 我国法医学本科教育发展的思考[J].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7, 40(3): 153-156, 162. DOI: 10.3969/j.issn.1000-9760.2017.03.001.
[复制中文]
CUI Wen. Thinking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for forensic science in China[J]. Journal Of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17, 40(3): 153-156, 162. DOI: 10.3969/j.issn.1000-9760.2017.03.001.
[复制英文]

基金项目

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13GG043);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2017年度一般自筹课题(YC2017036)

作者简介

崔文, 医学博士, 病理学二级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济宁医学院副院长, 法医学与医学检验学院院长, 济宁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主任; 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重点(强化)学科主任, 山东省病理学改革试点课程和山东省精品课程负责人, 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创新培育团队领军人。兼任中国病理学工作者委员会委员常委, 山东省司法鉴定协会副会长、法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山东省抗癌协会理事、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编委等。先后承担和完成卫生部科学基金、省自然基金、省科技攻关计划9项, 厅局科研课题10余项;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 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三等奖3项, 获得厅局级科技进步和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8项, 获全国首届和第二届“宋慈杯”优秀鉴定文书奖和山东省鉴定文书一等奖。近几年在国外学术期刊、国家级和省级本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主编和参编著作10余部。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教学名师, 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 山东省普法先进个人, 山东省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济宁医学院首届教学名师, 济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济宁市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和新长征突击手等; 荣立山东省司法行政个人二、三等功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2017-04-09

编者按:济宁医学院法医学专业是山东省高校唯一的法医学本科专业,是该校“十三五”特色专业重点发展专业,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培育项目。成立于2011年的司法鉴定中心,是山东高校中唯一一所法医类司法鉴定机构,并于2016年通过国家CMA & CNAS认证、认可。济宁医学院法医学专业和学科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领域成绩斐然、特色鲜明。本期开辟“法医学”专栏,特邀请国内法医学界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以及他们的同事和学生撰稿,以集中展示他们在法医教育、法医临床、医疗纠纷、法医病理、法医物证、法医毒物等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我国法医学本科教育发展的思考
崔文    
济宁医学院法医学与医学检验学院, 济宁 272067
摘要: 法医学本科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与改革中的地位越发重要。法医学人才培养已进入了承前启后和转型升级发展的关键阶段。目前还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问题。因此,探讨法医人才培养新模式满足当前社会需求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在对我国法医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创新法医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合作交流,专业共建,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实践技能与科研能力培养,提升就业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而促进法医学本科教育能够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 法医学    本科教育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Thinking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for forensic science in China
CUI Wen    
Institute of Forensic Medicine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 Jining 272067, China
Abstract: Forensic medic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socialist legal system in our country.The cultivation of forensic talent is at a critical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But there are some bottlenecks that are hard to break and severely restricted its development.So, it is urgent to explore the new training models of forensic talent and meet the needs of the current society.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orensic education, we investigate deeply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innovative forensic talent, improving mechanism for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professional building, constructing the teachers talents, strengthening the training of practical skill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This contribute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forensic medicin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Key words: Forensic scienc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pplic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l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及司法鉴定改革的不断深入,法医学在司法实践中的地位越发重要,法医学专业的发展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与支持[1]。除了服务于公安、检察院、法院案件的侦查、诉讼和法庭审判外,法医学还要为司法实践、社会管理和公共安全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撑。法医学专业的研究范围在不断扩大,前沿交叉学科不断增加,鉴定技术亦日趋专业化、系统化[2-4]。因此,加强法医学的专业建设、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法医人才是依法治国,维护社会安定的政治责任[5-6]

1 我国法医学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法医学在几代法医人呕心沥血的建设与培育下得以发展壮大[7]。法医学各专业、各学科科研水平的研究与时俱进,“十二五”期间,法医学科发展迅速,研究水平大幅提高,研究成果达到甚至领先于国际水平[8]。然而,相比较科学研究,法医学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本科教育培养还相对滞后。多年来全国法医学专业领域学术和教学活动不足,影响力不够,是法医学专业发展遇到的一大瓶颈。老一批知名院校倾向于法医科学研究,本科人才培养重视不够;而新兴院校该专业多数不受重视,积极性受挫。

法医学应以培养具备系统的法医学理论和技能,能在司法机关和鉴定机构从事法医学及相关司法鉴定工作的专业人才为主要任务。由于法医学在医学院校的地位与受重视程度,导致该专业的发展受到制约,专业发展空间有限,专业设置有着很大的局限性。“重科研、轻教育”,“重社会服务、轻技能培养”等现象普遍存在,与当前社会急需的法医人才培养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我国法医学教育的发展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专业建设有待进一步优化

法医学是法庭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研究涉及法律有关的医学问题,以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应用型学科。五年制法医学本科教育主要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临床基本技能培养为主,法医学专业知识学习所占比重失衡,知识掌握注重广度而忽略了深度,与应用性强的法医学专业的培养模式不相匹配。

法医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以及法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掌握尸体解剖、个体识别、损伤检查、毒(药)物检测等实践技能,为其毕业后能够从事司法实践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法医学实践技能培训是法医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但是有些高校校内实训配套资源不足,学生除了开设常规实验教学外,不能为其提供更高层次的训练平台来进行技能的培训和锻炼,导致教学活动只能注重法医学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弱化了教授学生在实践中如何运用法医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9]。另外,毕业实习安排不合理,由于面临考研、找工作等实际问题使得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于案件检验中,错过技能锻炼提升的机会,导致实习效果不佳,并对实践教学基地产生了负面影响。

1.2 教师资源不均衡

由于法医学专业本身对教师资格要求的特殊性,这也导致法医学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不合理,甚至有些高校人才梯队断档。法医病理、法医临床专业高层次师资严重不足,优秀资源向医院等单位倾斜,教学任务需要借助病理学教研室或者临床教研室的教师来参与完成;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物学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师资资源相对丰富,高层次、高水平教师队伍构建相对合理;刑事科学技术、法医人类学、法医精神病学等专业性较强,许多院校师资不足,无法独立承担教学任务,须聘请校内或校外的教师来协助完成[10-11]。青年教师由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工作阅历较浅,教学及实践经验不足,往往需要经过传帮带或者重点扶持和培养,逐渐成为教学骨干。

1.3 教学配套资源不足

学校对法医学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实验室硬件配套设施不完善, 不能够为法医学教学提供真正有效以及合理的实践条件,不能建设配套的校内实训基地,学生技能培养得不到足够的锻炼机会[12]

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匮乏,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脱节。实习、实训基地学习不仅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能够加强对法医工作的理性认识, 熟悉司法鉴定标准程序, 培养法医现场勘察思维能力,使得本科毕业进入社会后既能根据本专业实际工作需求,开展各项法医鉴定工作,又能实现学校培养和社会法医鉴定服务零距离。

法医学教学实习基地主要集中于各地市级公安刑事技术部门, 而目前我国公安系统内部关于法医学专业学生实践的配套设施并不健全, 部分实践基地缺少必备的仪器设备、场所不齐全, 实践指导教师不足等。而法医学专业教学单位对实习基地投入力度不够, 联系与交流不足, 无法调动实习基地带教老师做好后期实践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极大影响了法医学实践教学的开展[13]

当前,我国法医学本科教育许多潜在的弊端问题已经逐渐凸显出来,现行法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新型法医人才的培养模式才能满足当前法制社会高水平应用型法医人才的需求。

2 创新法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1 培养模式转型升级,加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

国际医学教育已逐渐向培养“通用型人才”转变,更加注重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教育。本科毕业生不再仅仅是专业素养上的竞争,已经转变为综合素质的竞争。因此多学科交叉合作、共建专业群,才是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根据法医学专业发展趋势及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成长特点与规律,坚持“扎实基础培信念,循环综合强技能”的培养理念与“充实素养、强化信念、提高技能”的培养思路,改革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与评价机制,探索院校教育与实践、实训基地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模式,才能培养信念坚定、理论扎实、技能精湛的高水平应用型法医人才[14]

结合高水平应用型法医人才培养发展趋势,依托法医学专业,充分发挥医学、生物学及医药生物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与实际生产结合紧密、服务性强的特点,积极推进与法医学专业之间的融合,结合校企、校地多方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教学建设为基础,不断创新人才教育和培养模式,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应用性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实现由过去“知识型”培养目标向“应用型”培养目标的转变。

2.2 专业共建,“双师型”教师进课堂

根据高素质应用型法医人才培养需要,通过培养、引进和聘用等方式,建设一支既掌握前沿理论知识和技术,又兼具较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15]。为加快专业与行业对接,加大调整教师结构,加强学校与行业领军单位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行业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师,聘请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进行专业指导与经验交流。

校内外实训基地及平台,通过共建、共管、共享,推动教、研、服结合向深层次发展。除了满足本校学生实习、实训、教学需求外,向全社会开放,充分发挥培训、技术服务和司法鉴定服务等功能。使学生及时深刻了解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并有计划地选送教师或学生实践锻炼,培养优秀的“双师型”教师和应用型优秀人才。

2.3 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技能培训平台

以强化法医学生职业道德为核心,将法医案检人员道德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通过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构建基本人文知识结构框架;通过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充实人文知识内容;通过爱心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第二课堂、人文素质教育讲座、社会实践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三基三实”教学理念,构建精湛技术培养平台。“突出一个核心、重在二个层面、坚持三个主体、达到一个距离”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培养中突出以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专业素养、职业信念、创新思维与精湛技能)为核心;重在夯实专业基础理论、强化基本技能两个层面的培养;坚持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坚持技能为本,以实践基地、企业、行业为主体;以“学校教育与实践零距离”概念探讨法医学与生物、医药等相关专业领域高水平人才培养理念。依据培养方案体系,最终实现五大教育及技能培训工程,即以名师上讲台为主要形式的专业理论筑基工程、以司法鉴定中心等早期开放为主要方法的标准化技能强化工程、以行业专家现场带教为主要载体的实践工程、以师导生为主要特点的独立技能工程、以CNAS认证认可标准为蓝本的能力认证工程。先进的理念、精湛的技术平台必将为法医学高水平人才高端技术的掌握能力、分析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保障。

“教研服结合”的特色,突出以法医学为核心专业办学机制,努力达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要求。在积极推进“平台整合,资源共享,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办学模式下,将法医学与医学、生物技术等专业优势资源整合。通过优化调整专业群结构,主动服务区域社会,为社会提供精准服务。

构建多媒体教学系统、数字化教学综合服务培训平台,以网络教学资源为支撑,构建动态开放式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法医学与相关专业群课程相互开放、学分互认,鼓励学生跨专业选修课程,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构建法医学与生物、医学等相关专业大数据库,实现校内外实训基地能够通过开放的平台实现学习自主化、远程培训化、网络资源共享化,最终建成法医学综合数字化网络开放教学平台。

2.4 加强实践技能与科研能力培养,提升就业质量

贯彻“早现场、多现场、反复现场”的理念,加强学生专业素质教育。我们的成功做法是:对新生开展专业教育培训、参观校内实训基地、观看各类司法鉴定过程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初步认识法医,认识法医工作场所、工作环境,增强其对法医专业学习的兴趣及提高学习动力;第二学年开设法医学概论课程,让学生了解法医鉴定原则、鉴定程序、鉴定方法;明确鉴定人的责任及义务。在第三学年假期安排学生在司法鉴定中心进行专业实践活动,让学生与现场零距离接触,进一步了解和熟悉鉴定流程(早现场)。第四学年开始随时跟随专业老师出现场检案(多现场)。第五学年下半年在公安部门进行专业实习跟随专业带教老师反复进入案发第一现场积累现场经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反复现场)。

加强科研与创新意识培养。通过开设医学信息检索等课程,让学生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倡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有关课题的研究和调查取证,建立科研兴趣小组,广泛参加科技文化活动,参与教师科学研究,培养科研意识。

加强与国外相关司法鉴定机构的联系和交流,采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定期选派法医优秀青年教师和学生到国外先进大学和司法机构访学和交流,邀请国内外著名法医学专家来校讲学和司法实践指导,不断吸收先进法医理念,扩大法医学理论知识,开阔司法实践视野。

大学生创业就业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反映了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跨专业跨学科协同科技创新和创业,跨专业择业和就业,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

3 总结与展望

总之,一个合理、先进、完善的法医学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将对顶尖端法医专业人才培养、发展、创新,处理复杂的社会实际问题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将对以后惩恶扬善,避免冤假错案,社会的公平、公正的处理实际问题起到正能量作用;最终也将对我国法医学学科的快速健康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探讨高水平应用型法医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社会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志华, 李杏梅, 蔡继峰, 等. "一带一路"战略下探讨法医学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48): 73–74. DOI:10.3969/j.issn.1674-9324.2016.48.033
[2] 陈新山. 论法医现场学及加强法医现场学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5, 30(2): 229–230. DOI:10.13618/j.issn.1001-5728.2015.02.047
[3] 严江伟. 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其法医学应用前景[J].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2, 27(6): 461–464.
[4] 严慧, 沈敏. 代谢组学在法医毒理学的应用进展[J]. 法医学杂志, 2015, 31(3): 219–226. DOI:10.3969/j.issn.1004-5619.2015.03.012
[5] 侯一平. "十三五"法医学科学研究发展战略思考[J]. 中国司法鉴定, 2016(2): 57–63. DOI:10.3969/j.issn.1671-2072.2016.02.011
[6] 丛斌, 齐倩. 法医转化医学模式——法医学发展的新契机[J]. 中国法医学杂志, 2015, 30(6): 553–555. DOI:10.13618/j.issn.1001-5728.2015.06.001
[7] 黄瑞亭. 中国现代法医学发展史述评[J]. 福建法学, 1994(2): 17–23.
[8] 何晓丹, 沈敏. 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法医学科竞争力分析和对策——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0-2016年资助情况[J]. 中国司法鉴定, 2017(1): 80–84.
[9] 仲靖芳, 钱光立. 我国当前法医学教育面临的几大问题[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 7(12): 57. DOI:10.3969/j.issn.1672-1578.2010.12.043
[10] 秦启生. 我国法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1999(6): 13–15.
[11] 刘春霞, 胡建明, 陶林, 等. 医学院校非法医学专业法医学教学现状及改革[J]. 卫生职业教育, 2016, 34(1): 16–17.
[12] 周鑫. 法医学实验教学内容规划和教学模式思考[J]. 科教文汇, 2012(21): 137. DOI:10.3969/j.issn.1672-7894.2012.21.082
[13] 郭娟宁. 新形势下法医学专业实践技能培养模式的探讨[J]. 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3): 467–468. DOI:10.3969/j.issn.1006-2769.2009.03.023
[14] 高彩荣, 孙俊红, 任广睦, 等. 高素质应用型法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大学教育, 2014(13): 90–91. DOI:10.3969/j.issn.2095-3437.2014.13.038
[15] 叶光华, 喻林升. 法医学科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初探[J]. 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1): 150–151. DOI:10.3969/j.issn.1671-1246.2008.01.099